附件1
2015年杭州市科普工作项目申报指南
一、大型及特色科普活动:2015年全国科普日暨杭州市第29届科普宣传周活动
(一)申报内容:
1.2015年全国科普日暨杭州市第29届科普宣传周主会场活动。
2.2015年全国科普日暨杭州市第29届科普宣传周系列活动。
(二)申报要求:
1.2015年全国科普日暨杭州市第29届科普宣传周主会场活动。项目申请经费不超过10万元。
2.2015年全国科普日暨杭州市第29届科普宣传周系列活动:
(1)以“万众创新智慧生活” 、“智慧城市和信息经济”、“治水、治堵、治气、治废”、“保护生态环境、保障安全健康、促进创新创造、建设美丽杭州”等为主要内容,以提高杭州市民科学素质为目标,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,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科普活动。
(2)敏捷捕捉社会公众的关注点,根据公众对科普知识的需求,开展内容丰富、贴近实际、贴近生活、贴近群众、公众喜闻乐见的特色科普活动。
(3)系列活动时间要求在2015年“全国科普日”活动启动仪式前后一周举行,活动的标题统一为“2015年全国科普日暨杭州市第29届科普宣传周——某某某活动”。每个项目申请经费不超过10万元。
二、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工作
(一)杭州市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系列活动
1.申报内容:结合打造“美丽中国”先行区目标,以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素质为目标,结合社区科普惠民计划实施,针对不同社区特点和需求,在社区开展以《“美丽杭州”建设三年行动计划(2013-2015)》“生态保育、环境改善、美好人居、活力经济、美丽人文、幸福生活”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科普宣传。在社区居民中积极开展以“合理膳食、健康生活”,“科学消费,低碳生活”、“数字杭州、智慧生活”等科普系列活动(科普讲座、科普培训、科普展览、科普影视、科技竞赛、科学体验),并以此促进社区学校进一步拓展和提升科普功能。
2.申报要求:社区科普传播有内容、有计划,较以往有明显拓展和提升,系列活动项目需由多个科普活动组成。
(二)杭州市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系列活动
1.申报内容: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为着力点,将农技协、农函大培训作为农民科学素质提升的主要形式和内容,结合全市农村“文化大礼堂”、“美丽乡村”建设,围绕生态保护、食品安全、减灾防灾、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等内容,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农民科学素质提升活动平台。
2.申报要求:为农函大培训、农技协培育和“文化大礼堂”、“美丽乡村”建设有明显的引领示范意义。
(三)杭州市青少年科学传播行动
1.申报内容:
(1)邀请两院院士、各学会、科研院所、高等院校的专家走进社区、学校、科普场馆,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。
(2)在杭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活动,组织在杭高校青年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,着力培育举荐科技创新后备人才。
2.申报要求:围绕青少年科学精神、科学方法的培育,开展科学传播活动。
(四)学术成果科普宣传活动
1.申报内容:强化学会科普能力建设,大力倡导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实践和科普作品创作,激发科技人员凝聚力和创造力。市级学会(协会、研究会)组织科技工作者利用媒体、互联网、专题报告,关注科学事件, 突出“智慧城市”、“治水、治堵、治气、治废”、食品安全等专项科学议题科学传播。
2.申报要求:市级学会(协会、研究会),提供学术成果科普宣传活动项目策划方案、科普作品创作计划,每个项目申请经费不超过10万元。
三、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及科普方式手段创新工作
(一)公共科普资源开发
1.申报内容:
(1)适合公众科学素质提升需求,开发传播科技新技术、新知识的科普读物、科普挂图、科普动漫、科技创新作品集,以及适应新媒体的科普微信、科普微博、微视频等。
(2)建立应急科普资源库,针对重大社会事件及时开展相关研究和科学传播。
2.申报要求:提供已完成的科普作品或策划方案和策划大纲。同时提供科普作品电子版供相关大众媒体、科普栏目刊载播放。利用新媒体,开展科学传播新形式。科普挂图贴近群众,内容新颖,关注社会热点问题。应急科普可操作性强,围绕市委、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及市民关注的重大问题,探索完善应急科普服务支撑体系,建立应急科普响应机制,创新科学传播的方法和途径。
(二)科普资源共建共享
1.申报内容:组织杭州地区科普基地、高等院校、科研单位、有条件的企业参与科普宣传和推广:包括共建科普基地、科普设施,社会有关单位的科技设施向公众开放,共建青少年科普活动基地。
2.申报要求:提供项目策划方案,并落实相应的配套资金。